酷钓鱼
首页 > 百科 >
导航

水蛭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

来源:酷钓鱼 作者:黔子夜 时间:2023-11-01 09:14:03

水蛭是蛭纲环节动物的统称,别称蚂蟥、蛭蝚、至掌等,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,干燥的虫体入药有破血通经、逐瘀消癥等功效,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,下面来看一看水蛭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吧!

水蛭

一、场地建设

水蛭养殖宜在避风向阳、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,池四周埂高1.8米,水深1米,面积大小根据饲养量而定,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~10万条。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。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,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。池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~8个,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。池埂要设防逃沟,用砖砌成,沟宽12厘米、高8厘米,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防止水蛭逃逸。

水蛭

二、种苗投放

水蛭苗种来源主要有三种,分别是捕捉、购买或自繁。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,也可向有关单位购买。人工养殖以宽体金线蛭为好,宽体金线蛭体形大、产量高,即农村俗称的“牛水蛭”,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,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。水蛭雌雄同体,每条水蛭都可产卵繁殖,以早春放为宜,到十月即可长成、加工出售。

水蛭

三、繁殖技术

1、建繁殖池:水蛭繁殖池面积约30平方米,宜建成长宽相等的矩形,四周靠池壁设1.5米的平台,中间为水面,水深50厘米,平台宜用富疏松的沙质土,高出水面2厘米并保持湿润。

2、种蛭选择:水蛭应选择体质健壮、活泼好动、年龄2年以上、体重30克左右的作种蛭,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,每平方米投放1.5千克左右,种蛭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。

3、繁殖管理:水蛭产卵期从5月初开始,持续到6月中旬(随个体差异而不同),5月中旬为繁殖高峰期,产卵期应保持安静,避免在岸边走动,否则正在产卵的水蛭会受惊吓而逃走。

4、孵化管理:水蛭繁殖池兼作孵化池的,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,卵茧产出后约11~15日孵出幼蛭,幼蛭体形很像成体,软木黄色,体背部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。

水蛭

四、日常管理

1、饵料投喂:水蛭主要取食螺类、蚯蚓等及哺乳动物的血液,天然饲料以螺蛳为主,辅以蚯蚓、昆虫幼虫等,人工饲料以各种动物血为主,喂完后要及时清除残渣,以免污染水质。

2、调节水质:水蛭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,水温宜保持15~30℃,不能过高或过低,人工养殖时密度高,水质要保持清洁并保证一定的溶氧量,7~8月水温较高时要注意适当换水。

3、越冬管理:冬季气温降到10℃时水蛭停止摄食,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,排水越冬的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,带水越冬的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。

4、捕捞加工:捕捞时先将水排完,然后用网捞起,每亩留种15~20千克;加工时待水蛭死亡后晒干,以整条水蛭背部略微隆起、自然扁平、质脆易折、断面有光泽并呈胶质状为佳。

水蛭

五、病害防治

1、干枯病

【病因】水蛭干枯病主要是因温度过高引起的,病蛭食欲不振,少活动或不活动,消瘦无力,可见身体干瘪,失水萎缩,全身发黑。

【防治】①将病蛭放入1%的食盐水中浸洗,每日两次,每次10分钟。②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料投喂,增加含钙食物,提高抗病能力。③加大水流量,使养殖池的水温降低。

2、白点病

【病因】水蛭白点病主要是由小瓜虫引起的,病蛭体表有白点泡状物,小白斑块,运动不灵活,游动时身体不能平衡、厌食。

【防治】①用2毫克/升硝酸汞浸洗病蛭,每次30分钟,每日2次。②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,每月1~2次。

3、肠胃炎

【病因】水蛭肠胃炎主要是因吃了变质饲料或难以消化的饲料引起的,病蛭食欲不振,懒于活动,肛门红肿。

【防治】①用0.4%磺胺脒唑和饵料混匀后投喂。②用0.2%土霉素拌料投喂。
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