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鲟是长吻鲟科、白鲟属大型淡水鱼类,别称长江白鲟、象鱼、琵琶鱼等,原产于中国,曾广泛分布于海河到钱塘江的各大河流中,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正式宣告白鲟已灭绝,下面来看一看白鲟是什么鱼吧!
一、鱼种概述
界 | 动物界 | 门 | 脊索动物门 | 纲 | 硬骨鱼纲 |
目 | 鲟形目 | 科 | 匙吻鲟科 | 属 | 白鲟属 |
种 | 白鲟 | 拉丁学名 | Psephurus gladius |
白鲟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,别称长江白鲟、象鱼、琵琶鱼等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鲟形目、长吻鲟科、白鲟属大型淡水鱼类,起源可追溯到1亿年前的白垩纪,素有“水中大熊猫”的美誉。
二、形态特征
白鲟是大型淡水鱼类,最大体长可达2~3米、体重可达200~300千克;体长梭形,胸鳍前部平扁,后部稍侧扁;头较长;吻延长呈圆锥状,前端平扁而窄;眼极小,圆形,侧位;口下位,口裂大,弧形,两颌有尖细小齿;体表无鳞,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;背鳍位体后方,臀鳍位于背鳍下方,胸鳍发达;背部和尾鳍深灰色或浅灰色,各鳍和腹部白色。
三、分布范围
白鲟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种,曾广泛分布于海河到钱塘江的各大河流中,尤以长江干、支流最常见,黄海、渤海、东海等地也曾有发现,人类最后一次看到白鲟是2003年1月,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正式宣告白鲟已灭绝。
四、保护级别
1、白鲟已列入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(CITES)附录II。
2、白鲟已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(IUCN)2019年9月14日——灭绝(EX)。
2、白鲟已列入中国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(2021年2月5日)一级。
五、生活习性
1、环境:白鲟是半溯河洄游性鱼类,喜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游,偶尔也进入沿江大型湖泊中,亚成鱼和成鱼生活在干流的深水区,幼鱼多在支流、港道甚至河口半咸水区活动。
2、食性:白鲟是肉食鱼类,性情凶猛,幼鱼和成鱼均以鱼类为食,也摄食虾类、蟹类、水生昆虫等,摄食量非常大,可占到体重的5%,一次摄食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不摄食。
3、繁殖:白鲟是卵生鱼类,初次性成熟年龄5~8龄,繁殖期3~4月,卵产于水流较急、水深10米以内、岩石或鹅卵石底质的河段,卵灰黑色,随水漂流发育,幼鱼在河口区肥育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