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氏巨鲶是(鱼芒)鲶科、(鱼芒)鲶属中型淡水鱼类,别称巴沙鱼、博氏鲶、低眼无齿巨鲶等,原产于亚洲东南部,广泛分布于湄公河、湄南河等水系,在原产地是重要的食用鱼,下面来看一看博氏巨鲶是什么鱼吧!

一、鱼种概述
| 界 | 动物界 | 门 | 脊索动物门 | 纲 | 硬骨鱼纲 |
| 目 | 鲶形目 | 科 | (鱼芒)鲶科 | 属 | (鱼芒)鲶属 |
| 种 | 博氏巨鲶 | 拉丁学名 | Pangasius bocourti | ||
博氏巨鲶是重要的经济鱼种,拉丁学名Pangasius bocourti,别称巴沙鱼、博氏鲶、低眼无齿巨鲶等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鲶形目、(鱼芒)鲶科、(鱼芒)鲶属中型淡水鱼类,在原产地是重要的食用鱼。
二、形态特征
博氏巨鲶是中型淡水鱼类,常见个体1.3~1.8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15千克;体粗壮,纺锤状,腹部较圆;头较小,宽圆;吻扁平;口小,下位;须2对,较细小;眼中等大,侧上位;体表光滑无鳞;背鳍较高,脂鳍较小,臀鳍较大,尾鳍叉形;背部蓝黑色或粉白色,腹部白色,眼圈红黄色。
三、分布范围
博氏巨鲶原产于亚洲东南部,广泛分布于湄公河、湄南河等水系,缅甸、老挝、泰国、柬埔寨、越南等地均有分布,国内仅发现于云南省南部,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等地有引种养殖。
四、生活习性
1、环境:博氏巨鲶是热带鱼类,通常在江河、湖泊、水库底层活动,耐低氧,不耐寒,最适水温22~32℃,水温低于20℃时生长速度逐渐减缓,水温低于13℃时会冻伤甚至死亡。
2、食性:博氏巨鲶是杂食鱼类,主要以小型鱼类、甲壳类、底栖软体动物、水生昆虫等为食,也摄食浮萍、水草、有机碎屑等植物性死亡,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配合颗粒饲料。
3、繁殖:博氏巨鲶是卵生鱼类,雄鱼4龄、雌鱼5龄可达性成熟,5~7月汛期溯河到上游产卵,雌鱼平均产卵量超过15万粒,卵具粘性,粘附于水草、树根、枯枝等附着物上孵化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