酷钓鱼
首页 > 百科 >
导航

鳜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

来源:酷钓鱼 作者:黔子夜 时间:2021-08-30 20:26:15

鳜鱼是著名的“三花五罗”之一,亦称桂鱼、季花鱼、花鲫鱼等,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,尤以长江流域、珠江流域、闽江流域最常见,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养殖价值,下面来看一看鳜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吧!

鳜鱼养殖

一、生活习性

鳜鱼是底栖肉食性鱼类,喜栖息在水草茂盛且水质洁净的江河、湖泊、水库等水体底层,昼伏夜出,鱼苗阶段主要捕食其他鱼类的鱼苗,体长至200毫米时主要捕食小鱼、虾类、蝌蚪、幼蛙等,体长至250毫米以上时主要捕食鲫鱼、白条鱼、泥鳅等,生存临界水温0~36℃,最适生存水温23~28℃。

鳜鱼养殖

二、鱼塘建设

鳜鱼养殖鱼塘周围必须要有充足且干净的水源,面积以6~8亩为宜,鱼塘太大不易管理,池塘太小水质又容易恶化,水位保持在1.5~1.8米,塘底泥土厚度15~20厘米,放苗前要清塘消毒,具体做法是将水排干放置三周,放养前半个月往池塘内注水约15厘米深,最后再全池泼洒生石灰消毒,同时还要配备增氧机等设备。

鳜鱼养殖

三、种苗放养

放苗时间 种苗规格 放养密度 捕捞时间 亩产量
4月至5月上旬 3~5厘米 600~800尾/亩 中秋节前后 150~250千克/亩
4月至5月上旬 3~5厘米 800~1200尾/亩 中秋节前后 250~400千克/亩
4月上旬 3~5厘米 1200~2000尾/亩 春节至清明节 400~600千克/亩

:以上鳜鱼种苗放养密度仅供参考,具体放养密度因养殖模式、管理方法、养殖技术等不同而不同。

鳜鱼养殖

四、投喂管理

鳜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,终身以鱼、虾等水生动物为食,规模化养殖时主要以鲫鱼、草鱼、鳊鱼、鲢鳙、鲮鱼等作饲料鱼,投喂量应根据季节、水质、鳜鱼存塘量、饵料鱼规格等因素灵活调整,一般情况下每次投放量相当于鳜鱼存塘重量的4~6倍,精养塘在高温季节饵料鱼存塘总量需控制在500千克/亩以内。

鳜鱼养殖

五、水质调控

鳜鱼快速生长离不开优质的水质,其一是定时给鱼塘增氧,例如每天下午两点要打开增氧机增氧,闷热天气晚上也要增氧,其二是定期换水以保证水质,换水时要先排掉约1/3,然后注入干净水,换水频率因季节、天气等不同而不同,其三是定期消毒,常用的消毒剂有生石灰、漂白粉、茶饼、氨水等。

鳜鱼养殖

六、病害防治

1、烂鳃病

【病因】病鱼鳃丝末端溃烂残缺,鳃丝软骨外露,鳃烂处常黏附污泥,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,严重时病鱼鳃盖中央部位会溃烂成透明小区。

【防治】五倍子2~4毫克/千克磨碎后浸泡过夜全池泼洒,亦可全池泼洒二氧化氯0.2~0.3毫克/千克或二氯海因0.4毫克/千克等含氯制剂。

2、水霉病

【病因】水霉病是真菌性疾病,霉菌从伤口侵入,寄生于表皮组织并蔓延,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,灰白色或淡青色,容易引起死亡。

【防治】放养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以减少病原体,捕捞、运输、放养时要避免鱼体损伤,病鱼可用0.015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~10分钟。

3、锚头鳋病

【病因】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、针虫病等,在病鱼体表可看见锚头鳋,虫体四周组织红肿、发炎甚至溃烂,靠近伤口的鳞片往往被虫体分泌物溶解、腐败成缺口状。

【防治】鱼苗放养之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消毒,严禁病鱼入池,病鱼可用五万分之一(水温15~20℃时)或十万分之一(水温21~30℃时)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.5~2小时。
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