蚯蚓是最具代表性的环节动物,别称地龙、曲蟮、坚蚕等,喜栖息在黑暗、潮湿、疏松且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,主要以腐烂的植物或其他有机物为食,摄食时吞食土壤、砂粒等以获取其中的有机物质,下面一起来看一看关于蚯蚓的资料有哪些吧!
一、形态特征
蚯蚓的身体分节但不分区,疣足退化,体表具刚毛,雌雄同体,生殖腺1~2对,有体腔管起源的生殖导管,性成熟时体表出现环带,交配时可相互授精,卵产于环带中,脱落后形成卵茧,直接发育,刚毛排成环状,精巢1~2对,雄性生殖孔一对,卵巢一对。
二、食物习性
蚯蚓是典型的腐食性动物,主要以腐烂的植物或其他有机物为食,摄食时吞食土壤、砂粒等以获取其中的有机物质,喜食富含蛋白质、糖类的腐烂有机物、杂草、落叶、蔬菜碎片、畜禽粪便等,食谱广泛,除了金属、塑料、玻璃、橡胶等以外几乎什么都吃。
三、栖息环境
蚯蚓是腐食性动物,喜栖息在黑暗、潮湿、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,主要以腐烂的植物或其他有机物为食,摄食时吞食土壤、砂粒等以获取有机物质,事实上蚯蚓的取食、消化、排泄、分泌、掘穴等活动对土壤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四、雌雄同体
蚯蚓虽然雌雄同体,但属有性生殖,交配时两条蚯蚓前端腹面以头、尾相反的方向相互赠送精子,交配数日后卵开始成熟,此时环带向外分泌粘液并包围环带形成卵茧,卵茧呈卵圆形、淡黄色,卵在卵茧中受精和完成发育,卵茧中的白蛋白为胚胎提供营养。
五、再生功能
蚯蚓的再生功能主要有两种假说,第一种是蚯蚓具有类似干细胞的作用的中胚层细胞,中胚层细胞能在断面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,第二种是蚯蚓的细胞具有特殊的去分化能力,断裂后细胞能恢复到原始未分化状态并重新分化出消化、神经、血管等组织细胞。
六、生态作用
蚯蚓对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其一是蚯蚓挖穴松土、分泌粘液等为土壤中微生物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,其二是蚯蚓取食(土壤中有机质)、消化、排泄(蚯蚓粪)等活动对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功不可没,因此蚯蚓也被生态学家称作“生态系统工程师”。
七、常见种类
1、赤子爱胜蚓:赤子爱胜蚓俗称红蚯蚓,最常见的养殖蚯蚓,个体较小,体长60~160毫米,体宽3~5毫米,体节约80~110个,环带呈橙红色或栗红色。
2、威廉环毛蚓:威廉环毛蚓俗称青蚯蚓、绿蚯蚓等,个体比较大,体长90~250毫米,体宽5~10毫米,背面呈青黄、灰绿或灰青色,背中线呈青灰色。
3、参状环毛蚓:参状环毛蚓俗称土蚯蚓,我国最常见的蚯蚓,个体较大,体长110~380毫米,体宽5~12毫米,背部呈紫灰色,后部色稍浅,刚毛圈呈白色。
4、通俗环毛蚓:通俗环毛蚓俗称黑蚯蚓,南方最常见,个体中等,体长130~150毫米,体宽5~7毫米,体节102~110个,背色呈草绿色,背中线呈深青色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