酷钓鱼
首页 > 钓技 >
导航

深秋钓鱼技巧及方法

来源:酷钓鱼 作者:黔子夜 时间:2022-01-05 10:53:16

深秋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月,别称暮秋、晚秋、季秋等,具体就是指寒露(10月8日至9日)到立冬(11月7日至8日)这一段时间,气候特点是雨水多、气压高、降温快、温差大,下面来看一看深秋钓鱼技巧及方法吧!

深秋钓鱼

一、时间

深秋的气温往往会突然骤降,今天还是艳阳高照,到了明天就可能已寒意逼人,低温天气不管是对人还是对鱼都很不舒服,一般建议选择在晴朗天气的上午出钓,等打好窝、开好饵就到一天中气温最高且鱼活性最好的中午了,钓到下午日落之前便可收竿回家。

深秋钓鱼

二、钓点

深秋钓鱼的基本原则是“有草钓草、无草钓杂”,钓点水深建议在2~3米,离岸距离在4~5米以上,例如水草区水比较浑浊的地方往往是鱼群在活动,若气温连续几天都高于15℃则要钓水深1~2米的浅滩,此时在水深1~2米且水底有水草的浅滩容易钓到大鱼。

深秋钓鱼

三、线组

深秋钓鱼要根据水情、鱼情、天气等搭配线组,例如主钓鲫鱼等小鱼时主线可用0.8~1.2号尼龙线、子线可用0.4~0.8号尼龙线、鱼钩可用2~5号袖钩,主钓鲤鱼等大鱼时主线可用3.0~6.0号尼龙线、子线可用2.0~4.0号尼龙线、鱼钩可用6~10号伊势尼钩。

深秋钓鱼

四、窝料

1、酒米:深秋钓鱼可以用酒米打窝,酒米对鲫鱼、鲤鱼、草鱼甚至黄颡鱼都有极强的诱惑力,但打窝时用量不宜过大,可于作钓之前打上两三把,等鱼口变慢了后再少量的续窝。

2、五谷杂粮:深秋钓鱼可以用五谷杂粮打窝,最经典的莫过于西部风的老坛五谷杂粮,优点是广谱性好、诱鱼速度快、留鱼时间长,作钓前只需要打上少许即可持续诱鱼和留鱼。

3、麸饼:深秋钓鱼可以用麸饼打窝,麸饼对草鱼、鳊鱼等植食性鱼类和鲫鱼、鲤鱼等杂食性鱼类都有吸引力,用麸饼打窝还能缓慢的溶解和雾化,从而起到持续诱鱼和留鱼效果。

深秋钓鱼

五、饵料

1、自然饵料:自然饵料是指自然存在的饵料,包括麦粒、玉米、蚯蚓、红虫、面包虫等,其中麦粒、玉米等素饵要煮熟、泡制或发酵后再使用,蚯蚓、红虫等荤饵则可直接挂钩。

①蚯蚓:蚯蚓是深秋钓鱼常用的饵料,更是名副其实的“万能饵”,任何季节、任何地方都能钓鱼,不管是鲫鱼、鲤鱼等杂食性鱼类还是鲶鱼、黄颡鱼等肉食性鱼类都不在话下。

②红虫:红虫是深秋钓鱼常用的饵料,所谓红虫实际上是摇蚊的幼虫,尤其是低温天用红虫钓鲫鱼几乎没有饵料能与之匹敌,也能钓鲤鱼、鳊鱼、罗非鱼、黄颡鱼等淡水鱼类。

③蛆虫:蛆虫是深秋钓鱼常用的饵料,有些人可能觉得用蛆虫钓鱼很恶心,事实上蛆虫也是绝佳的自然饵料,对象鱼主要有鲫鱼、黄颡鱼、鲶鱼、白条鱼、麦穗鱼、罗非鱼等。

2、自制饵料:自制饵料是指钓鱼人自己做的饵料,常用的原料有面粉、玉米粉、黄豆粉、麦麸等,为了增强饵料的诱鱼效果还要添加虾粉、骨粉、红虫粉、蜂蜜、红糖、曲酒等。

①配方一:小鸡饲料1400克,细玉米粉200克,黄豆面200克,大米面200克,白糖2勺,曲酒适量,主料加入白糖、曲酒拌匀,加少量水拌匀后抛两团在钓点,然后再加水将饵料揉搓成软粘状,使用时将饵料捏成条状挂钩。

②配方二:红薯1000克,玉米面1000克,麦麸1000克,黄豆粉1000克,白糖100克,将红薯煮熟剥去外皮捣成泥状,玉米面、麦麸、黄豆粉分别用文火炒香,加入红薯泥、白糖和适量水拌匀,密封自然发酵3天以上即可使用。

③配方三:玉米面粉1000克,黄豆粉500克,蜂蜜适量,将玉米面、黄豆粉用开水烫至半熟加入蜂蜜,放凉后在锅中蒸熟,使用时先揉制几下即可挂钩,这款饵料突出的是玉米和豆粉的自然香味,可兼钓鲫、鲤、草、鳊等。

3、商品饵料:商品饵料是指饵料厂商已经加工好的饵料,因适钓鱼种不同有综合饵、鲫鱼饵、鲤鱼饵、草鱼饵、鲢鳙饵等,常用的有蓝鲫、九一八、疯钓鲫、大板鲫、螺鲤等。

①配方一:野战蓝鲫(香腥)40%、九一八野战篇(麸香)40%、金版速攻2号(奶香)20%,可搓可拉,开搓饵时饵水比1:0.8,开拉饵时酌情添加5~10%的拉丝粉、饵水比1:1。

②配方二:螺鲤2号(浓腥)40%、九一八野战篇(麸香)40%、金版速攻2号(甜香)20%,可搓可拉,开搓饵时饵水比1:0.8,开拉饵时酌情添加5~10%的拉丝粉、饵水比1:1。

③配方三:大板鲫(谷香)30%、4号鲫(腥香)30%、6号鲫(浓腥)30%、藻元素香(麸香)10%,可搓可拉,开搓饵时饵水比1:0.8,开拉饵时酌情添加5~10%的拉丝粉、饵水比1:1。

④配方四:野战蓝鲫(香腥)50%、大蓝鲫腥世界(浓腥)30%、大蓝鲫快攻(奶香)20%开饵,可搓可拉,开搓饵时饵水比1:0.8,开拉饵时酌情添加5~10%拉丝粉、饵水比1:1。
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