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水白鲳是脂鲤科、巨脂鲤属中大型淡水鱼类,学名短盖巨脂鲤,别称红鲳鱼、淡水鲳等,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,1982年引入我国台湾省,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,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淡水白鲳是什么鱼吧!
一、鱼种论述
界 | 动物界 | 门 | 脊索动物门 | 纲 | 硬骨鱼纲 |
目 | 脂鲤目 | 科 | 脂鲤科 | 属 | 巨脂鲤属 |
种 | 短盖巨脂鲤 | 别称 | 淡水白鲳、红鲳鱼、淡水鲳 |
淡水白鲳是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种,学名短盖巨脂鲤,别称红鲳鱼、淡水鲳等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辐鳍鱼纲、脂鲤目、脂鲤科、巨脂鲤属中大型淡水鱼类,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。
二、形态特征
淡水白鲳是中大型淡水鱼类,常见个体1~2千克,最大可达20千克;体侧扁,盘状,背较厚;头部小,头长与头高相当;口端位,无须;眼中等大,位于口角稍上方;体被小圆鳞,胸鳍基部到肛门有略呈锯状的腹棱鳞;背鳍起点和腹鳍略相对,背鳍后有脂鳍,尾鳍分叉;体色银灰色,胸鳍、腹鳍、臀鳍红色,尾鳍边缘带黑色。
三、分布范围
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,1982年引入我国台湾省,人工繁殖成功后开始在淡水鱼塘中推广养殖,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,1987年在广东省获得人工繁殖成功并逐渐推广全国,现在已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。
四、生活习性
1、环境:淡水白鲳是暖水鱼类,不耐寒,生存水温12~35℃,最适水温24~32℃,水温低于12℃时死亡,喜栖息于淤泥底质的缓流水中,常群栖于水体中下层。
2、食性:淡水白鲳是杂食鱼类,既摄食小鱼、小虾、底栖动物等动物性饲料,又摄食水草、蔬菜、藻类等植物性饲料,食物严重匮乏时还可进化成“食人鱼”。
3、繁殖:淡水白鲳是卵生鱼类,雌鱼3龄以上、雄鱼2龄以上可达性成熟,繁殖期6~9月,相对怀卵量5~8万粒/千克,卵在体外受精,受精卵经14小时孵出仔鱼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