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底钓法是行之有效的钓鱼方法,因抛竿入水后铅坠躺底、饵料悬浮而得名,原理是饵料上有能提供浮力的小部件,抛竿入水后钩饵先沉入水底,到底后饵料又会上浮并悬停在水中,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反底钓法是什么吧!
一、钓法概述
反底钓法是特殊的钓鱼方法,因抛竿入水后铅坠躺底、饵料悬浮而得名,原理是饵料上有一个浮力块或其他能提供浮力的小部件,抛竿入水后钩饵在铅坠重力作用下先沉入水底,到底后饵料在浮力块的作用下又会上浮并悬停在水中,形成钩饵先落底再上浮的“反向”状态,最适合钓鲤鱼、草鱼、鲢鳙等中大型鱼类。
二、钓法特点
反底钓法是行之有效的钓鱼方法,优点主要体现在四点,其一是能提高饵料的可见度,其二是能降低鱼的警惕性,其三是能减少挂底现象,其四是抗水流和抗风浪能力极强;与优点相比缺点也非常明显,其一是容易受到小杂鱼干扰,其二是钓组灵敏度相对较低,其三是适钓鱼种较有限,其四是饵料选择范围相对较窄。
三、离底距离
反底钓法鱼钩离底2~20厘米最合适,具体离底多高取决于钓场、鱼情、水情、天气等因素,例如钓鲤鱼时鱼钩建议离底2~5厘米,钓草鱼时鱼钩建议离底5~15厘米,鱼活性高、觅食积极时鱼钩建议离底10~20厘米,鱼活性低、吃口轻时鱼钩建议离底2~5厘米,钓点水深较深或水流较急时鱼钩建议离底5~10厘米。
四、适用场景
1、水底环境复杂:自然水体的水底可能有枯枝、水草、石碓等障碍物,采用反底钓法能使饵料悬浮在障碍物上方,从而降低挂底风险。
2、小鱼闹窝严重:小鱼闹窝严重时很难钓到大鱼,采用反底钓法可将钩饵悬浮在水底,从而避开小鱼扎堆的水层,让大鱼更容易咬钩。
3、水底淤泥较深:水底淤泥过深时饵料容易陷入其中,鱼难以发现,采用反底钓法能使饵料悬浮在淤泥上方,从而增加被发现的概率。
4、有水流或暗流:自然水体可能有水流或暗流,采用常规钓法效果往往不理想,反底钓法使用的是重铅和跑铅,能将饵料固定在水中。
五、适钓鱼种
1、鲤鱼:鲤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,别称鲤拐子、鲤子、毛子等,杂食性,常单独或成小群的生活在水体底层,觅食时像猪一样拱食腐殖质中的虫卵、种子等。
2、草鱼:草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,别称油鲩、草鲩、白鲩等,草食性,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,喜栖息于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,常成群结队的觅食。
3、鲢鳙:鲢鳙是常见的淡水鱼类,实际上是鲢鱼和鳙鱼的合称,滤食性,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,对酸味的食物很感兴趣,对糟食也很有胃口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