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式浮漂是最常用的一种浮漂,因钓鱼时垂直立在水中而得名,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与台钓一起台湾省传入大陆,特点是稳定性、灵敏度高、操作灵活且便于观察漂相,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立式浮漂怎么绑在鱼线上吧!
一、漂型概述
立式浮漂是最常用的一种浮漂,因钓鱼时垂直立在水中而得名,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与台钓一起传入大陆,由漂脚、漂身、漂尾三部分组成,因各部分长度不同可分为长脚长身长尾漂、长脚短身短尾漂、短脚长身短尾漂等,因材质不同有纳米漂、芦苇漂、孔雀羽、巴尔杉木等,因适钓鱼情不同有鲫鱼漂、鲤鱼漂、混养漂等。
二、安装方法
立式浮漂不用绑,主线上有安装浮漂的漂座,只需将浮漂插在漂座上即可。立式浮漂一般与漂座配套使用,漂座的外形为一圆管,底端附着一个圆圈体,其中圆管用于插入漂脚,鱼线从圆圈体中穿过且可自由沿钓线滑动,安装立式浮漂时先要将漂座安装在主线上,漂座安装好后再将立式浮漂插入漂座中即可使用。
三、吃铅计算
立式浮漂吃铅量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,最简单的计算公式是“吃铅量=(主线号数+钓点水深)÷2”,例如钓点水深1.0米、用1.0号主线可搭配吃铅量1.0克的立式浮漂,钓点水深2.0米、用1.5号主线可搭配吃铅量1.7克的立式浮漂,有风浪或钓点轻微走水时吃铅量要再加0.3克,钓慢鱼、滑口鱼时吃铅量要再减0.3克。
四、调漂步骤
1、重铅找底:铅皮座上加一块大铅皮抛入水中,浮漂在重力作用下会全部没入水中,提竿上拉浮漂直至浮漂水平,此时铅坠到浮漂顶部(不是漂座)的距离就是水深。
2、半水调目:浮漂下拉大于浮漂加子线的距离,修剪铅皮直至浮漂露出想要调的目数,调4目就将铅皮剪至浮漂刚好露出4目,调5目就将铅皮剪至浮漂刚好露出5目。
3、挂饵测重:鱼钩上挂饵抛入水中,浮漂沉下去的目数就是饵料的重量,例如空钩调的4目,挂饵后浮漂露出2目,说明饵重是2目,为了保证灵敏度饵料大小要均匀。
4、调整钓目:挂饵上拉浮漂露出想要钓的目数,例如空钩调4目,饵重2目,浮漂露出2目以上属于钓钝,浮漂刚好露出2目属于不灵不钝,浮漂露出2目以下属于钓灵。
五、线组搭配
主线 | 子线 | 鱼钩 | 目标鱼 |
0.8号 | 0.4号 | 0.5~1号袖钩、1号溪流钩 | 麦穗、鳑鲏、白条 |
1.0号 | 0.6号 | 2~3号袖钩、1~2号伊豆钩 | 白条、鲫鱼、罗非 |
1.2号 | 0.8号 | 4号袖钩、3~4号伊豆钩 | 鲫鱼、罗非、鳊鱼 |
1.5号 | 1.0号 | 5~6号伊豆钩、1号伊势尼钩 | 鲫鱼、罗非、鳊鱼 |
2.0号 | 1.2号 | 7号伊豆钩、2号伊势尼钩 | 鲮鱼、鲤鱼、草鱼 |
2.5号 | 1.5号 | 8号伊豆钩、3~4号伊势尼钩 | 鲮鱼、鲤鱼、草鱼 |
3.0号 | 2.0号 | 5号伊势尼钩、2号新关东钩 | 鲤鱼、草鱼、鲢鳙 |
3.5号 | 2.5号 | 7号伊势尼钩、3号新关东钩 | 鲤鱼、草鱼、鲢鳙 |
4.0号 | 3.0号 | 8号伊势尼钩、3号新关东钩 | 鲤鱼、草鱼、鲢鳙 |
注:以上线组搭配表仅供参考,钓鱼时要根据实际鱼情、水情、季节、天气等因素灵活搭配线组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