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斑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种,别称鲙鱼、海鸡鱼等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鮨科多属的统称,全世界有数百种,广泛分布于大西洋、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、亚热带及温带海区,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石斑鱼种类名称及图片大全吧!
一、青石斑鱼(黄丁斑、土鲙)
青石斑鱼是常见的一种石斑鱼,别称黄丁斑、土鲙、腊鲙等,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热带、亚热带及温带海区,我国东海、南海等地均有分布,喜栖息于沿海岛屿、岩礁附近,尤喜栖息于石砾底质、海水流畅且光线较弱的浅海区,常见个体1~2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8千克以上。
二、褐点石斑鱼(老虎斑、棕点石斑鱼)
褐点石斑鱼是常见的一种石斑鱼,别称老虎斑、棕点石斑鱼、过鱼等,广泛分布于印度洋、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区,我国东海、南海等地均有分布,喜栖息于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、砂砾、珊瑚礁海区,常见个体2~3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5千克以上。
三、豹纹鳃棘鲈(东星斑、花斑刺鳃鮨)
豹纹鳃棘鲈是常见的一种石斑鱼,别称东星斑、花斑刺鳃鮨、豹纹豹鲙等,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区,我国东海南部、南海等地均有分布,喜栖息于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、砂砾、珊瑚礁海区,常见个体5~10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30千克以上。
四、驼背鲈(老鼠斑、扁鮨)
驼背鲈是常见的一种石斑鱼,别称老鼠斑、扁鮨、鰵鱼等,因头长嘴尖似老鼠而得名,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区,我国东海南部、南海等地均有分布,喜栖息于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、珊瑚礁海区,常见个体2~3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10千克以上。
五、鞍带石斑鱼(龙趸、龙胆石斑鱼)
鞍带石斑鱼是常见的一种石斑鱼,别称龙趸、龙胆石斑鱼、巨型石斑鱼等,广泛分布于印度洋、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区,我国东海南部、南海等地均有分布,喜栖息于潮流畅通的珊瑚礁、岩石洞穴和沉船附近,常见个体100~150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400千克。
六、珍珠龙胆石斑鱼(珍珠斑、龙虎斑)
珍珠龙胆石斑鱼是常见的一种石斑鱼,别称珍珠斑、龙虎斑、珍珠龙趸等,并不是自然形成的物种,而是海南育种专家用鞍带石斑鱼(公)和褐点石斑鱼(母)培育的杂交品种,头部似褐点石斑鱼,尾部则和鞍带石斑鱼相似,常见个体6~10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15千克。
七、赤点石斑鱼(红斑、正斑)
赤点石斑鱼是常见的一种石斑鱼,别称红斑、正斑等,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区,我国东海南部、南海等地均有分布,喜栖息于近海岩礁底质的底层海区,尤以沿海岛屿附近的岩礁间、珊瑚礁的岩穴或缝隙中最常见,常见个体1~2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5千克。
八、云纹石斑鱼(电纹石斑鱼、油斑)
云纹石斑鱼是常见的一种石斑鱼,别称电纹石斑鱼、油斑等,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区,我国东海南部、南海等地均有分布,喜栖息于100米以内的岩礁、珊瑚丛、泥状海底等光线较暗海区,常见个体1~2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以上。
九、宝石石斑鱼(流氓格仔、糯米格仔)
宝石石斑鱼是常见的一种石斑鱼,别称流氓格仔、糯米格仔等,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区,我国东海南部、南海等地均有分布,喜栖息于沿海岛屿附近的岩礁间、珊瑚礁的岩穴或缝隙中,常见个体30~40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150千克以上。
十、网纹石斑鱼(蜂巢石斑鱼、牛屎斑)
网纹石斑鱼是常见的一种石斑鱼,别称蜂巢石斑鱼、牛屎斑、六角格仔等,广泛分布于太平洋、印度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区,喜栖息于大陆或岛屿附近的珊瑚礁和浅水泻湖中,独栖,一般不成大群,常见个体2~3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5千克以上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