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背鲫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在云南滇池中自然形成的三倍体鲫鱼种群,别称滇池高背鲫、三角鲫、长背鲫等,因背部明显隆起而得名,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,下面来看一看高背鲫是什么鱼吧!
一、鱼种概述
界 | 动物界 | 门 | 脊索动物门 | 纲 | 硬骨鱼纲 |
目 | 鲤形目 | 科 | 鲤科 | 属 | 鲫属 |
变种 | 高背鲫 | 别称 | 滇池高背鲫、三角鲫、长背鲫 |
高背鲫是鲫鱼的一个变种,拉丁学名Carassius auratus var. Yunnannensis,别称滇池高背鲫、三角鲫、长背鲫等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鲤形目、鲤科、鲫属中型淡水鱼类,因背部明显隆起而得名。
二、形态特征
高背鲫是中型淡水鱼类,常见个体0.5~1.0千克,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;体纺锤型,高而侧扁,头部后方到背鳍基部明显隆起,尾柄较高;头吻较长;口端位,口裂较宽,下唇厚,无须;鳞片小而密;侧线完全,平直;背鳍新月形,外缘平直,后缘有锯齿,硬棘较发达;臀鳍与背鳍相对;尾鳍叉形,上下叶等长或下叶稍长;体侧银灰色,背部灰黑色或黑灰色,腹部银白色或灰白色。
三、分布范围
高背鲫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在云南滇池中自然形成的三倍体鲫鱼种群,已广泛引种至广东、湖北、福建、浙江、湖南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南等地。
四、生活习性
1、环境:高背鲫是底栖性鱼类,喜群居于坑塘、溪流、江河、湖泊等水体底层,最适水温22~28℃,只要不完全结冰终年可正常摄食和生长。
2、食性:高背鲫是杂食性鱼类,其中动物性食物有浮游动物、水生昆虫及其他底栖无脊椎动物,植物性食物有藻类、水生植物、有机碎屑等。
3、繁殖:高背鲫是卵生型鱼类,全部个体均为雌性,行雌核发育,依靠麦穗鱼、鲤鱼等其他鱼类的雄鱼精子刺激卵子发育,自然繁殖率极低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