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泽鲫是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种,别称芦花鲫、彭泽大鲫、鲫瓜子等,原产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,1989年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和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人工选育而成,下面来看一看彭泽鲫和工程鲫的区别吧!

一、鱼种概述
1、彭泽鲫:彭泽鲫是人工培育的品种,别称芦花鲫,1983年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和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,以彭泽县野生鲫为基础种群,经6代提纯复壮和定向选育培育而成。
2、工程鲫:工程鲫是人工培育的品种,学名湘云鲫,由刘筠院士为首的技术团队以四倍体新型鱼类为父本、日本白鲫或普通鲤鱼为母本,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育成的三倍体鱼种。

二、形态特征
1、彭泽鲫:彭泽鲫是中型淡水鱼类,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,体纺锤型,腹部微凹,头短而小,吻钝,口端位,眼侧上位,无须,鳞片小而密,侧线完全,背鳍新月形,臀鳍与背鳍相对,尾鳍叉形,背部深灰黑色,腹部灰白色,各鳍青黑色,奇鳍比偶鳍略深。
2、工程鲫:工程鲫是中型淡水鱼类,最大个体接近4千克,体长椭圆形,头较小,吻钝,口端位,上颌有一对微细须突,眼小,体被圆鳞,侧线完全,背鳍始于体正中央稍前方,臀鳍较短,胸鳍侧位,尾鳍深叉形,体侧上部青灰色,下部银灰色,腹部白色。

三、分布范围
1、彭泽鲫:彭泽鲫是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的特产,2010年12月15日农业部批准对“彭泽鲫”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
2、工程鲫:工程鲫是湖南师范大学刘筠院士为首的技术协作组培育的,已广泛推广至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安徽、山东等地。

四、生活习性
1、彭泽鲫:彭泽鲫是底栖性鱼类,最适水温20~28℃,杂食性,主要以藻类、浮游动物、水生昆虫、水生植物、有机碎屑等为食,卵生,2冬龄可达性成熟,繁殖期3~7月,产卵量较大,卵具有粘性,粘附在水草、枯枝、岩石等附着物上孵化。
2、工程鲫:工程鲫是底栖性鱼类,喜集群在坑塘、湖泊、水库等水体底层活动,最适水温25~28℃,摄食水温10~30℃,杂食性,卵生,繁殖方式具有特殊性,主要依赖人工辅助或特定条件下的异精雌核生殖,在自然环境中无法独立完成繁殖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