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背鲫是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种,别称三角鲫、长背鲫等,因背部明显隆起而得名,与普通鲫鱼相比具有个体大、生长快、肉质佳、效益高等特点,尤其是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1~2倍,下面来看一看高背鲫和彭泽鲫的区别吧!
一、鱼种概述
1、高背鲫:高背鲫是自然形成的鲫鱼品种,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在云南滇池中自然形成的三倍体鲫鱼,别称三角鲫、长背鲫等,背部明显隆起并因此而得名,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。
2、彭泽鲫:彭泽鲫是人工培育的鲫鱼品种,别称芦花鲫,1983年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和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,以彭泽县野生鲫为基础种群,经6代提纯复壮和定向选育培育而成。
二、形态特征
1、高背鲫:高背鲫是中型淡水鱼类,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,体纺锤型,头部后方到背鳍基部明显隆起,头吻较长,口端位,无须,鳞片小而密,侧线完全,背鳍新月形,臀鳍与背鳍相对,尾鳍叉形,体侧银灰色,背部灰黑色或黑灰色,腹部银白色或灰白色。
2、彭泽鲫:彭泽鲫是中型淡水鱼类,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,体纺锤型,腹部微凹,头短而小,吻钝,口端位,眼侧上位,无须,鳞片小而密,侧线完全,背鳍新月形,臀鳍与背鳍相对,尾鳍叉形,背部深灰黑色,腹部灰白色,各鳍青黑色,奇鳍比偶鳍略深。
三、分布范围
1、高背鲫:高背鲫原产于云南滇池及其附属水体,已广泛引种至广东、湖北、福建、浙江、湖南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南等地。
2、彭泽鲫:彭泽鲫是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的特产,2010年12月15日农业部批准对“彭泽鲫”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
四、生活习性
1、高背鲫:高背鲫是底栖性鱼类,喜群居于坑塘、溪流、江河、湖泊等水体中,杂食性,最适水温22~28℃,只要不结冰终年均可正常摄食和生长,卵生,自然繁殖率极低,行雌核发育,依靠麦穗鱼、鲤鱼等其他鱼类的雄鱼精子刺激卵子发育。
2、彭泽鲫:彭泽鲫是底栖性鱼类,最适水温20~28℃,杂食性,主要以藻类、浮游动物、水生昆虫、水生植物、有机碎屑等为食,卵生,2冬龄可达性成熟,繁殖期3~7月,产卵量较大,卵具有粘性,粘附在水草、枯枝、岩石等附着物上孵化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。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,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。
电脑版 © 2017 黔ICP备17012036号-2